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中国养老健康保险“高端智库”速成:九大佬多纬度谋划“今天应对明天”
作者:   来源: 搜狐  2017-12-25

  距离十九大胜利闭幕恰好满两月,一个影响中国养老和健康保险发展的高端智库迅速诞生。12月24日,“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宣布成立,并召集政、研、学、产各界众多大佬为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养老出谋划策--黄洪、李培林、王忠民、胡晓义、万峰、林岱仁、徐敬惠、郑秉文、姚庆海齐上阵。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所言,在十九大精神感召下,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和郑秉文一拍即合,决定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而建立一个非社团、非组织化、非常设的学术会议平台,联合发起召开“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在这次论坛上,来自各方的大佬畅谈与养老健康相关的话题,谈如何借助今天的保险应对明天的老龄化。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养老第三支柱首要属性应是保险属性
 
  在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立足我国发展水平,平衡好人民群众有保障、国家财力可承受、经济发展可持续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保障基本的基础作用,也要发挥市场提高质量的放大效应,坚持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打造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第三支柱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定位不应只是锦上添花,更应是雪中送炭。第三支柱的首要属性应当是保险属性,应当从具备收益保证、长期锁定、终身领取、互助共济等独特功能的商业养老保险起步。收益保证是指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契约型金融业务,能够有效抵御投资风险,向投保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证收益,帮助企业安全稳健地积累起一笔养老金。长期锁定,是指商业养老保险能够将投保资金锁定用于养老,避免投保人在获取短期收益后随意改变养老金用途。终身领取,是指商业养老保险能够向投保人提供分期直至其身故的养老金发放服务,确保投保人活到老领到老,避免因养老金提前用尽晚年陷入困境。互助共济,是指保险机构利用清算技术,统筹管理养老资金,实现养老保障风险分担。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发挥智库作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就老龄化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的速度而言,中国的老龄化史无前例,这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中国的未富先老,中国目前的人均GDP水平远低于同等老龄化程度的国家;二是家庭的快速小型化,单身家庭、单亲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大量增加,传统的家庭照料的功能在快速的弱化。这些结果要求投入更多智力资源对此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积极探寻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带来的诸多影响,尤其是对社会保障制度造成的可能冲击,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制度设计,防患于未然。这些是相关智库的责任和使命.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指明了根本方向。要发挥智库的功能,就必须切实地加快智库的建设和创新,尤其是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的创新。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长期护理保险填补社保第四象限
 
  社会保险现在可以从两个角度归类:一个角度是按照待遇的类型分类,另外一个维度是从期限上分类。两个维度交错起来有四个象限,现在五项社会保险制度是填充了三个象限:在长期的待遇给付方面有养老保险,这是典型的长期现金待遇给付;在短期现金待遇给付方面,有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里面的津贴待遇,这是属于短期的现金待遇;短期的服务供给,包括医疗保险还有工伤生育的医疗照顾。第四象限应是长期服务供给,而长期护理保险就是这样一种需求,这是应该填充的领域。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从基本方向上来看,需把握三个要点。第一,统筹多层次的体系架构;第二,统一覆盖的范围和标准;第三,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长期护理保险是跨越养老和医疗领域的新的事物,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学界及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走出养老保障服务死循环
 
  如果我们从经济学角度,从金融学角度,从养老、从整体的社会保障来看,我们今天可以随处发现我们有很多恶性循环,走不出去。甚至我们用通俗的语句说是陷阱,你走进去以后甚至走的越来越深,没有往上出的动力和往上出的机制。人口老龄化是养老服务当中带给我们最大的问题。今天老龄化如此的趋势,我们发现我们走不出去,我们可能已经跌入了一个老年想让他有所养、想让他有所为、想让他有所依、想让他有所乐,突然发现我们面对这些所有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都赶不上。如果我们前面做的金融的账户和金融产品的投资都是所有养老领域,特别是养老服务领域当中的出口函数的话,我们为什么不给予它减税、延税、社会的保护和社会的激励制度呢?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万峰:商保在社保体制中可承担更多责任
 
  原来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关系讲的是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补充,今天我们正在研究这个事情,未来国务院定位的不是补充了,是我们要逐渐成为重要支柱。
  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制当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本身就是它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大家都知道社会保障三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其实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商业保险都是可以参与的,而且从世界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又都是商业保险承担的,只不过在这里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决定了你所参与的比重问题,你所能扮演的角色。所以我说从定位上来讲,从商业保险的使命上来讲,它就应该更多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保障比值。商业保险完全有足够的优势来承担这个使命。商业保险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现在已经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已经有充分的人才、网络、机构,并且有雄厚的资金,可以承担得起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岱仁:发展商业养老险关键在完善支持政策
 
  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核心是长周期的有效管理。商业养老保险涵盖积累期和领取期,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同时克服不同的年龄阶段、风险的分布和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大相径庭。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前提是安全性。当前我国仍处在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加强民众金融风险教育阶段,能否确保商业养老保险的安全,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是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前提。不管是从销售、精算、服务等配套能力建设来讲保险公司也是具有第三支柱发展非常有利的条件,是可以由充分保障的。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关键还是科学完善的支持政策。国际上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国家,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整个个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给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有的是在缴费期给了一定的政策支持,税延。也有在投资收益方面给的政策支持。将来保监会各个方面对养老保险的资金投资及监管上可能也要给一些政策,甚至包括我们要交的管理费,甚至还有保险保障基金,那么对税延的养老保险将来要给予一定的豁免。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敬惠:把握养老健康需求特征发挥商保专业优势
 
  老百姓对养老和健康的需求不是孤立的,对一个个人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对一个家庭有不同的变化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养老和健康的需求肯定是整体的,不需要被分割成若干的碎片,有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机构、不同人员提供服务。所以整体性要求不仅仅是要获得保险金的给付,更重要的是得到相应的一揽子的健康养老保障的服务。刚才胡会长讲的象限,四个象限中间,现金的、服务的、短期的、长期的,实际上这四个象限中间商业保险是可以全覆盖的,现在覆盖不够并不是说这个行业不能覆盖,是我们有个成长的过程,我们在不断的提升。这个过程有一些要求:连贯性的要求,就是根据它的生命周期以及家庭的变化。它在每个阶段里面都有不同的需求在累计。互补性要求,主要是跟社保体系中间的互补,它的特征非常之明显。社保能做的,我们有我们的特点,社保不能做的,我们要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商保和社保结合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九大重要论述为建立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报告指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兜底线”是指社保的定位,“织密网”少不了商保的参与,“建机制”指的就是社保与商保之间建立起互动的机制,建立起一个覆盖商保和社保的顶层设计。“多层次”是指商保参与整个社保体系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对保险而言,如果说经济领域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是防止触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那么在民生领域保险服务社会大众的重要领域,必然包括养老和健康。十九大报告提出平安中国和健康中国,在平安中国这个概念中必然包括养老,在健康中国这个战略中必然包括商保的健康保险。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总结
 
  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时期,我们寿命在延长,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如何让老年人发挥作用需要做好长期护理。胡晓义会长阐述了很多重要的观点,需要我们在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加以借鉴,特别是调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广泛的参与到对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关注,特别调动医疗和养老资源等等,当然商业保险在医养结合方面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王忠民理事长演讲,针对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怎么样解决养老问题,转化思维,提出了一个新的出口函数,用金融的手段进行资金、资产、服务各个方面作为一种互换,场景的互换、时间跨度的互换、对象的互换,这种资源配置的力量,运用金融手段在激活社会进行社会正效应,发挥社会的正能量,激发社会的爱心。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