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老人权益,完善老龄法律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用法律积极应对老龄化
作者:   来源: 澎湃新闻  2021-08-02


  2017年重阳节,北京市法学会成立了国内研究老龄法律的第一个社团组织——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最近,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会长陈洪忠正在为第五届全国老龄法律论坛的筹备工作奔波着。全国老龄法律论坛发起于2016年,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的成立直接得益于全国老龄法律论坛的专家团队资源和研究成果。作为发起人,陈洪忠最近奔走于各大高校,邀请专家,商讨主题、议题及会务工作。

  陈洪忠说,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成立以来,研究会成员们都在高度、密切关注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也给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如何以法律应对老龄化、如何构建适合社会主义的老龄法律体系、如何保护老年人权益、如何助力老龄产业发展……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积极应对。

 

  助推构建老龄法律体系

  陈洪忠说,因我国没有“老龄法律”学科,所以研究会成立前,曾在名称问题上“一波三折”。“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只是老龄法律的其中一面,老龄法律还涉及人口政策、老龄产业等多方面。因此,概括而言,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是为服务老龄社会的法治建设而诞生的。”

  2019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1年,我国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四五”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阐明,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此背景下,陈洪忠说,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将构建中国特色老龄法律体系作为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对于老年人的保护缺乏体系化的立法、司法及社会层面的规制,在居家养老、医养结合、长期照护、遗嘱见证等方面也缺乏具体性的操作规范。”陈洪忠表示,虽然日本等老龄化国家已经有成熟的老龄法律体系,但并不适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我国的至理名言,我们有5000年的孝老敬老优良传统,因此,只有构建中国特色老龄法律体系,才能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1812月,第三届全国老龄法律论坛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法治建设”定为主题,将研讨的重点放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有关精神,全面推进老龄法律政策体系建设,为老龄产业规范化建设献策献力,持续推动全国老龄法律、政策和标准的深入研究等问题上,吸引了来自法学界、社会学界、卫生学界、人口学界、经济学界等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去年12月,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召开学术年会,主题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精神社会主义老龄法律体系构建研讨会”,同时宣布组建“法律应对老龄化专家智库”的决定。智库专家成员在会议发言中表示,期盼专家智库能够静心躬耕人口老龄化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变化的议题以及解决思路和方案,高质量推进“智”与“库”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前不久,陈洪忠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主任杨述兴和副教授刘建送去了“法律应对老龄化专家智库”的聘用证书,并商议了如何开展农业农村领域的老龄法律问题研究工作。陈洪忠说,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将为农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的权益保障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刘建是研究会的主要筹办者和推动者之一。他表示,一直以来,研究会立足国际、国内趋势,秉持“聚焦民生疾苦,佑护老人权益,助力老龄产业,繁荣老年法学”理念,吸引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法学研究师生的广泛参与,由此已经辐射到老年学、社会学、人口学、医学、护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领域,形成了立体性、多元化、多层次、跨学科交叉的研究态势。同时,研究会还集聚了一大批法律实务工作队伍,如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他们在实务中遇到的疑难案例也迫切希望在研究成果中寻到答案。

 

  用法律应对老龄化

  民法典时代,如何立遗嘱?如何透视证明制度体系?最近,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又有了新成果,陈洪忠与其他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成员共著的《民法典时代如何立遗嘱》《民法典时代遗嘱见证实务》两本新书出版了。

  根据民法典的最新规定,《民法典时代如何立遗嘱》一书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老人如何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有效遗嘱,如何安排晚年人生,如何规划身后安排等。《民法典时代遗嘱见证实务》系统研究了我国目前的证明制度体系,对法院有关裁判标准进行了探讨,是有关见证人业务的见证行为标准化研究之作,也是律师遗嘱见证的实务指南和风险防范宝典。

  近年来,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遗嘱见证部的专家、学者从老年遗嘱权益保护的视角,专注老年人遗嘱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研究成果。

  陈洪忠介绍,遗嘱见证一直是律师见证业务的短板。近几年来,因担心见证风险,绝大多数律师不敢做见证业务,并且多数律师事务所也因此阻止本所律师承接见证业务,这给为中老年人提供基本法律服务造成了很大障碍。

  为此,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着眼当前老龄化社会法律服务的堵点、难点和痛点问题,为更好适应和服务老年人立遗嘱和意定监护的迫切需要,积极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北京市法学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下,多次召集相关法律理论和实务界人士召开有关律师见证行为标准化研讨会,共同探讨应对之策,并以研发见证行为标准为抓手,分别在北京东部、西部、南部的三家律师事务所建设了3个“见证行为标准化研究基地”。并且,自20199月开始,研究会还定期对部分会员和法律志愿者开展见证业务的专门培训。

  除了遗嘱制度,民法典第三十三条和第三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意定监护制度和居住权制度都与老年人权益保护息息相关。陈洪忠说,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致力于繁荣老龄法律研究,民法典中这些新增制度在实践中如何落实、如何监督、事后如何救济等,都是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的重点研究课题。

  除此之外,刘建提到,成立以来,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一直注重深入社区、村庄一线,以提供公益讲座等方式,为老年群体提供遗嘱设立、遗嘱公证、防骗维权、养老等方面的答疑解惑服务。

  陈洪忠说,通过深入一线,与老年群体面对面交流,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问题,从中汲取实践素材,保障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为“养老”产业保驾护航

  “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6亿,今后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以每年约1000万人的速度增长,高龄和失能失智老人数量不断增多。”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该实施方案中还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对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近几年,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一直致力于通过助力法治建设、法律服务为“养老”及养老产业保驾护航。陈洪忠介绍,未来我国老龄法律服务市场巨大,但目前社会对法律服务养老的认识度还不够,法律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不高。

  今年6月,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与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在9家律师事务所开展了9场主题研讨会,涉及老年人人身权保护、以房养老实务、遗产管理人实务、居住权问题研讨、助孝信托法律服务等。其中,助孝信托法律服务是今年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联合北京市律师协会推出的重要法律服务产品。

  陈洪忠介绍,助孝信托法律服务是由专业的老龄法律服务律师提供的“孝子”法律服务,以保护老人人身、财产权益为主,包括意定监护、意定监护监督、生前预嘱监督、遗产管理,以及对老人生活照料服务的监督职责等内容。在陈洪忠看来,这是居家养老的“标配”,是当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一种表现形式。

  “养老问题是社会问题,关系重大。助孝信托法律服务的律师必须专业,主办律师只能从事助孝信托法律服务,不能从事其他案件代理等业务,并且具有严格的专业标准。除了法律标准外,道德上的标准要求会更加严格。”陈洪忠说。

  今年3月,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依法通过了新设助孝信托专委会、涉外遗产管理专委会、家族财富传承专委会、居家养老专委会、老龄地产专委会5个二级部门的决定,在“八一”建军节前夕,又依法成立了军休干部法律服务中心。陈洪忠说,依托法律应对老龄化专家智库、全国老龄法律论坛等平台,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将继续通过专业化研究为“十四五”时期养老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