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
作者:   来源: 广州日报  2020-08-26


  老年人、智能手机,把这两个关键词摆在一起,你脑海里会有怎样的画面?

  或许有视频通话的温馨,有父母学用手机时的“憨态”,有看到老人猛转“毒鸡汤”时的哭笑不得,或许还有窘迫——比如近日,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令人五味杂陈。

  岁月不饶人。老年人与智能手机,二者一直在上演着“爱恨情仇”。疫情以来,更是如此。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争相上“云”,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智能手机深度捆绑。也因此,一些老人疫情期间上不了公交车;好不容易去了医院,扫不了码,又被拦在队伍外边……“数字鸿沟”有加深之势。

  世界是平的。互联网让世界变平,但它本身却“沟壑纵横”。仅以老人来说,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据推算,仍有上亿老年人没能及时搭上信息化快车。这提醒我们,协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这是一个重大课题,尤其在疫情之下,更具紧迫性。

  如何协助?

  “规则设计”要更友好。当前,我们仍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常态化,意味着并非一时一刻,很可能经年累月。这也意味着,公共交通出示健康码,就医、旅游等要在线预约,这些好做法、好经验仍会延续。那如何对老年人更友好?归根结底就是要更精准、更精细,要分门别类、不断细化。比如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如何坐地铁?应考虑在前,规则清晰,对工作人员提供清晰指引。比如医院预约、扫码,能否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专门服务?

  此外,要扶一把。根据日常所见,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对新事物并不感冒,他们觉得没兴趣也没必要去学“高科技”。但与此同时,也有更多老年人对智能手机颇有热情。作为媒体人,我们年复一年地呼吁,年轻人多教长辈上网,这是孝心的一部分。尽管执行起来并不容易,但为了父母,这些时间成本完全值得。

  当然,能给老人“上课”的也不限于子女。以前当记者的时候,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志愿者团队。他们每周末去社区当老师,“学生”则是一群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授课内容主要是智能手机的使用。从媒体报道看,这样的志愿项目越来越多,在有的社区,闻讯赶来的老人“没处下脚”……此外还有老人大学,很多学校招生排长队,智能手机班最为火爆。应该说,他们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些力量也可以更多些。

  网络的价值在互联。在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活中,本就不能少了老年人的身影。就目前来说,“数字鸿沟”或许难以填平,但我们至少可以让其浅一点。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