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两江评:消弭数字鸿沟,让老年人乐享数字“潮生活”
作者:   来源: 华龙网  2020-11-05


  扫码支付、乘坐网约车、出示健康码……当今社会,手机等智能设备似乎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生活方式巨大变化所带来的“数字鸿沟”,老年人群体面对智能设备“不会用”“不敢用”“易受骗”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出行打车、网络购物、医院挂号、在线订票……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普遍享受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2亿多老人中,相当一部分正饱受“数字鸿沟”困扰,扫不明白的二维码,搞不清的线上办理,看不懂的数字电视,玩不转的智能手机,支付、看病、出行面临诸多困难。有调研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使用电子支付的比例仅为50%左右,尤其是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更加凸显。以看病为例,网络预约挂号看病、移动支付缴费已成为常态。但对于许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去医院挂号、缴费、看病、检查就像在走迷宫,看病难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困扰。

  当前,掌握和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必备的生活生产技能。未来老年人养老,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会更高,培养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一定意义上说,让老年人充分参与并享受数字化生活,不仅是社会责任的要求,更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必然举措。根据国际组织的标准,我国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社会,此后,老龄人口不断增加。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预计2050年前后,该比例将达到34.9%。根据不完全统计,在60-70岁的老年人群体中,不少人可以完成手机预约挂号、移动支付等操作,但在70-80岁的老年人当中,现金支付仍然占据最重要的位置,老年人对现金支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很高的信任度,对移动支付则知之甚少。

  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需要全社会携手努力。今年10月是我国第11个“敬老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决定开展主题为“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的2020年全国“敬老月”活动,启动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更应与时俱进,让老年人也享受到数字技术发展的成果,切实保障信息时代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一方面,要强化技能培训。围绕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智能手机的问题,动员家庭成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服务组织、老年大学等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使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早日实现“数字脱贫”。同时,加强防网络诈骗、电子通讯诈骗知识宣传,帮助老年人掌握防骗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使用信心。

  另一方面,科技产品应更多关照老年群体的诉求。老年人在听力、视力、记忆力等方面有其年龄特点,但目前大部分手机软件专注于青年和中年群体,在产品设计上缺乏对老年用户的考虑。相关企业加强产品研发要兼顾老年用户的习惯,开发更多使用安全、操作简单、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的产品和服务,设计老年关怀版、一键进入的简约操作程序和便捷阅览界面等,为老年人使用提供便利。同时在超市、银行、医院、火车站、地铁站、公交车等老年人频繁活动场所,应保留必要的人工服务,满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老年人正常服务需求。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