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中国养老产业领军人物王炳彦:矢志不移养老情
作者:   来源: 宁夏日报  2017-02-13
 

  亏损,是2016年至今,王炳彦一直不愿提及的一个“关键词”。
  “摸着石头过河,对于亏损,还是有思想准备的。”他说。
  王炳彦,医生出身,如今是全天候智能居家养老集团董事长,将智能养老、医疗养老、居家养老有机结合,开启了银川“互联网+大养老”生态链,并成为中国养老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2016年10月,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邀请他畅谈“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养老理念;今年1月,他荣登《环球人物》封面,该杂志以《王炳彦,中国新养老模式开拓者》为题,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时间,王炳彦的事迹刷屏朋友圈。
  荣耀的背后,是他投身养老事业以来入不敷出的艰辛。
  要创新养老模式,就要有投入。王炳彦的投入,可谓不惜血本。
  他不惜重金研发智能健康腕表,实时监测老人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以及睡眠状况,并随时共享给社区、养老机构和医院。这些生命数据一旦不正常,与腕表联网的指挥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社区医务人员会以最快的速度上门救治老人。
  他还以智能健康腕表、医疗级精准监护设备和实时影像监护为核心,依托10万人全天候云健康数据库和好医生网络自主诊疗平台,设计了三层智能监护体系,充分利用社区网络平台优势,对老人实行生命数据365天全天24小时的实时跟踪与监测,所有的智能监控数据都会实时传送到中心的监控大屏幕上,并通过手机APP软件实现数据共享,让被服务老人及亲属、主治医师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态、生命体征数据与身体的健康状况。
  这就是王炳彦最初提出的“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养老模式。这一模式经《宁夏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来自区内外的许多政府部门和养老机构纷纷前来参观取经。
  虽然很“火”,但王炳彦用以支撑养老事业的资金已捉襟见肘。
  “起步阶段,各方面的投入都很大,设备、场所、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开销等等。”王炳彦说,自己现在是不计成本地往养老产业里“砸钱”。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银川养老市场护理员需求量虽然大,但大都处于低水平服务状态,层次高、专业化的养老护理人员稀缺,在这种大背景下,市场还并不认同护理费用提价。
  王炳彦投入不少资金用于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但收取的服务费用却和市场价持平乃至略低,这意味着数量众多的养老护理员不但不能给他带来利润,还令他跌入成本倒挂的境地。
  “原本可以不这么累。”王炳彦说,投身养老事业之前他从事医疗健康产业,每年年底账面都会有数百万元的余额。可是自2016年起,医疗产业的利润全部被养老产业“吃掉了”。
  王炳彦执著于养老事业,缘于自己的母亲因脑出血瘫痪在床,需要长期有人陪护。当时,作为医生的他工作繁忙,无暇照顾母亲。后来发现,来找他看病的老人很多都没有子女照顾,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外地工作读书的,儿女在国外的,老人生病的时候都很无助。
  “这触动我投身到养老事业上。”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想为千千万万老年人的养老困局寻找良策,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式养老”之路,是自己不畏艰难、矢志不移的动力。
  2017年初,在综合考察多个国家养老模式和知名养老中心的基础上,王炳彦开启减少亏损的“破冰之旅”,在“医养结合”智能居家医疗养老大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打造老百姓养得起的养老模式”,进一步提高养老水平和质量,降低养老成本,走出养老产业赔本赚吆喝的困局。
  目前,王炳彦实现了居家养护服务覆盖银川市三分之一的社区,今年,他计划在这些社区基站启动“老饭桌”和家政养护服务,通过WIFI全程摄像头监控,推进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化。
  同时,立足于中国养老事业的未来,目前王炳彦正和日本最大的养老机构——日本圣隶集团以及银川大学携手联办3年制养老工程学院试点,计划今年9月开班,培养专业养老管理和实操人才,90%的毕业生国内就业,10%的毕业生输送到养老人才奇缺的日本,成熟后在北京、大连、重庆等地开设养老工程学院,以专业的养老人才,取代眼下的保姆。
  “远景规划打造中国第一所养老工程大学。”王炳彦呼吁,推行大部分老百姓都能养得起的养老模式,除了养老机构自身不遗余力地投入之外,希望还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