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胜读十年书!一位养老领军人物给你的17条经验
作者:   来源: 今日头条  2017-07-26

  在长沙紫东阁华天大酒店,我们有机会面见“普亲养老”创始人唐文湘先生,就养老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沟通与交流。
  唐文湘,是中国老龄产业市场化实践的先行者,是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历经十余年,他一手将“普亲养老”打造成国内失能失智照护服务知名品牌,探索出以失能、失智、高龄长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机构—社区—居家”的养老服务模式,被业界称为“普亲模式”。
  胜读十年书!一位养老领军人物给你的17条经验
  湖南普亲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唐文湘
  交谈中,唐董思路清晰,见解深刻。轻描淡写中,对于养老问题的洞见,触及本质,直指人心,十余年的养老探索的精华沉淀,闪耀不止。
  在长达四小时的交流中,许多点不断被我们get到,真心受用。现将唐董的部分观点整理成“十七条经验”,与你共享:
  经验一:普亲定位为“失能失智老人养护专家”,我们以服务失能失智老人为主,基本不服务活力老人。因为失能失智是绝对刚需,是黄金客户,是政府最想解决的痛点,商业模式也最为清晰。相反,针对活力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明确,产品难以设计,模式更不清晰,投资风险也更高,事实上,一般情况下,活力老人也并不迫切需要机构的养老服务。
  经验二:对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普通家庭是无力照护的。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失能或失智型老人,这一定会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普亲解决了家庭的痛点,比较容易得到家属的认同,因此,我们只要依照专业的精神去做,把老人与家属当成家人去对待,即算出现风险,家属闹事的也极少。
  经验三:那些动辄数百亩甚至上千亩的养老地产,靠政府补贴就想把日子过下去的,一定会很艰难。如果你是资金实力一般的民营企业,想做养老地产开发,那你需要严格控制规模,个人觉得30-50亩比较适宜。
  经验四:依照我们的经验判断,100个床位是我们单店的最佳平衡点,一个床位的平均投入为5万,大约6—9个月实现经营的盈亏平衡,6—7年回收成本。
  经验五:目前中国养老呈现出结构性问题,政府、市场,企业、从业者等都存在诸多问题。就拿政府层面来说,政府对养老的理解也很纠结,一方面认为养老是属于民生保障问题,想全面保障,满足各种需求;另一方面又想把养老做成产业赚钱;一方面对各种业态的养老提供政府补贴扶持,另一方面又想把养老当成拉动GDP的市场化手段和工具。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明确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和基本养老服务的政府主体责任。
  经验六:做任何事情,先要把逻辑想清楚,逻辑对了,这件事情才有可能成立。逻辑不通,事情肯定做不成。现在很多养老企业,逻辑明显不通,做起来会非常困难。
  经验七:很多房企想向养老地产转型,以为养老地产就是简单的“地产+养老”,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地产商过惯了赚大钱赚快钱的日子,而养老对于服务的要求更高,赚的是慢钱累钱技术钱,甚至大多数还根本不赚钱,因此转型最难的是心态调整。
  经验八:旅居养老也面临逻辑上的尴尬。如果自建物业,就成了重资产;如果只是带老人游山玩水,那么肯定做不过专业的旅游公司。
  经验九:除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外,养老服务市场化之路的本质还是要落到金融和保险,做这件事情的基本逻辑,先是聚焦于养老领域的某个痛点,再整合资源形成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最后利用好金融工具,实现资产的整体溢价。
  经验十:目前在养老领域真正能够赚到钱的公司很少,但是我认为有一类公司可以赚到钱,就是投资成长型的养老服务公司,目前这类公司市场估值整体较低,但是,由于优质标的的稀缺性,未来还是有很强的溢价能力。
  经验十一:普亲正在快速扩张规模,因为规模是话语权,也是定价权。当普亲的客户规模足够大时,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叠加各种产品,比如辅具租赁、智能设备、康复医疗,老年病慢病管理,低值易耗品、食品药品等等,这样我们就成为了产业链的链接者,能赚到产业级的钱。
  经验十二:靠情怀是做不好养老的,老板可以谈情怀,但是员工不能把情怀当饭吃。对于员工而言,他们需要一个有发展的平台,需要一份能够让自己过得好的工作,而这样一定要落实到专业能力上去。
  经验十三:如果普亲要做养老的智能化产品,我相信,在国内我们找不到几个对手,因为我拥有庞大的终端客户群体;另外,我们还有十余年的专业沉淀,我们也更容易看懂这个行业,我们可能最理解各方的需求,这些都是做智能技术的人很难具备的优势。
  经验十四:养老企业大约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卖水型”,一类是“挖矿型”。“卖水型”的公司比较多,因为相对容易,这类企业通过产品差价赚钱,赢利比较容易,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挖矿型”公司,因为更聚焦,更深入,也更艰难,因此,这类企业未来才可能有产业级的收益。
  经验十五:保险公司与养老服务具有“产业融合”的天然优势。保险公司有低成本的资金,既可以配置资产避险,又可以整合提供收益率较低的各类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他们更适合做这种长线布局。因此,我认为,最适合股权投资养老服务业的不是地产商,而是有远见的保险公司。
  经验十六:目前想投资普亲的金融机构很多,对于投资者的选择,首要不是看钱多少,而是看双方是否有共同的事业初心,如果双方对养老事的理解偏差较大,那么,对方钱再多也不能要,否则后面的日子会很难过。
  经验十七:国内多家知名房企与普亲在积极洽谈。有的已经签约,有的正在洽谈。如果未来这家房企打造的所有项目都是“全龄社区”,在社区内就能一站式解决养老服务甚至于全龄照护的问题,这对于他们的产品销售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正面价值。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