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中国大健康产业可以界定为,以优美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产品制造业为支撑,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全产业链活动。大健康产业就是具有健康类公益性的活动,通过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挥经济功能。根据测算,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规模约为7.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9.8%。
同时,蓝皮书指出,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遵循生态优良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思想。大健康产业是新技术、新模式、新生产方式的创新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潮流,以健康和养老为关键突破口,积极鼓励市场力量进入大健康领域,充分开发广阔的市场潜力,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以优美生态为基础、创新驱动为引领,产业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大健康现代经济体系。
而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政府应该发挥其相应的功能和作用,继续深入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改革,不断提升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广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发挥商业保险在长期照护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积极地推进应对老龄化战略。
蓝皮书分析指出了进一步推动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四点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研究制定健康产业发展行动纲要,明确部门任务分工,提出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保障措施;研究建立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协同推进机制,相关部门就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应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定期会商。发挥健康产业相关领域智库作用,加强对国际国内健康新业态发展形势研判。
(二)突出创新驱动,健全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在健康产业新业态基础研究层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有效提升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科技研究水平,加快在基因组学、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前沿技术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推动建立适应健康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前沿健康科学技术转化应用机制,推动创新成果驶入临床应用“快车道”。以健康科技研发创新、健康产品开发设计、综合性专业化中介服务等产业领域为主导,构建全链条新业态科技支撑体系。
(三)培育融合业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顺应健康消费多样化差异化的新趋势,注意各类服务的不同结合点和关键领域,发展新型健康融合服务。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实现健康信息深度挖掘,培育应用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以健康新业态为核心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新兴产业集群。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健康产业链整合,创新健康保险引导激励机制。
(四)加快标准建设,强化行业综合监管。把握健康新业态发展规律,在高标准开放的基础上,推进健康产业“放管服”协调联动,在放宽准入限制的同时,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治理体制,更多发挥信用联合惩戒、行业禁入等措施作用,预防分散化的不规范、不诚信行为。积极探索对医养结合、健康旅游、互联网智慧健康等交叉领域健康新业态的跨行业联合监管机制,推动实现健康产业治理监管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