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如何做老年人的爆款产品
作者:   来源: 虎嗅网  2019-01-15

  你给父母买过的最好礼物是什么?他们喜欢吗?
  我们觉得好的东西,父母有时并不买账。花一百多买了三小块黑猪肉,你说这个猪品种多么优良,饲养环境多么自然,你妈说:太贵。网购来的异国水果,你醉心于其馥郁香气,你妈摸了一把,说:没熟。你穿了件时髦的潮牌,你妈瞟了一眼,扭头留下一句:什么玩意儿。
  发达的电商将“消费升级”带给年轻人后,到了父母在微信上开始网购,我们却老担心他们“消费降级”。两辈人在消费上的选择差异太大,我们不禁发问,是时代发展太快了么?
 
  难以满足的老人
 
  老人在消费时特殊的选择倾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此前人生经历导致的认知习惯,一种是“人老了就这样”。
  诚然,在审美上,在口味上,在对“值或不值”的认知上,当代中国老人确实受限于以往中国较差的物质条件和商业环境,而显得与我们格格不入。但在另一方面,你有没有留意过那些属于“普世”老人的需求?换句话说,当你老了、终将理解爸妈时,你可能会为年轻时与他们的一些争执后悔——到时候你也那样。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条件,他们更倾向那些健康、方便的商品,比如食品要“熟、热、软、素、少”,衣着要宽大、轻便。
  有些商品能够找到适合老人的,但有些则不能。爸妈四五十岁能吃、爱吃的东西,到了六七十岁就不一定,比如一些质地较硬的果蔬。这时候,给他们准备个榨汁机或许是好选择——这也是老人偏爱“榨汁机榨一切”的原因。
  除了基于身体的需求,老年人的社交关系相对匮乏,喜欢通过“抱团”来维持社交。这意味着,他们常常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品牌选择;被一个老人点赞的商品,很容易被一批老人点赞。
  腾讯研究院的《吾老之域》报告,就显示了一个有趣现象:奶奶们的好友以线下歌友、舞友及家人、街坊为主,爷爷们则愿意将自己退休前的社交结构在微信上“复制”一遍(如同事、学生、生意伙伴等)。
  于是,奶奶们通过“抱团”,逐渐培养了全民K歌和广场舞的爱好,社交生活相对丰富,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也更高;爷爷们渴求的文化生活则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一些儿女买了视频网站会员送给爸爸。翻了一会儿,爸爸问:有豫剧吗?孩子傻眼了。
  可见,就连大城市老人,也并非能在所有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至于那些与子辈、孙辈分离的“核心家庭”老人,做出好选择的机会就更少。多数情况,他们只能从现有商品中,找一些“不那么差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感觉爸妈“认死理”,而且用旧了的东西不爱扔,老占着地儿。儿女花不少钱给父母换的新品,父母不一定爱用——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标准,但限于老人的文化水平以及核心家庭聚少离多、缺乏深度沟通的尴尬,这种标准很难传达给儿女。
  总而言之,老人在消费时,有以下特点:
  限于年轻时的经济条件,比较在乎性价比;
  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并不见得容易挖掘;
  对喜欢的产品和品牌极度忠诚。
 
  为老人做专属产品有多难?
 
  明明中国已经有2亿以上老人,就连老年“网民”都已经接近5000万之多,结合“银发族”的特殊需求,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本有应企业涉足——实际情况却是,许多领域针对老人的商品仍是空白。
  老人的需求特殊,却并没有与之匹配的消费能力,很多时候不能为“特殊产品”增加支出;另一方面,他们试错的成本较高,极度厌恶曾经“坑过自己”的产品(哪怕企业只是一时疏忽)。再加上老年人抱团的特点,老年产品很难形成品牌,一步走错就可能失信于整个“银发族”,何必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