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养老 > 动态
智慧养老改变社区老人的生活
作者:   来源: 搜狐  2017-07-04

  在一些大城市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块实时更新的大屏幕。中间是一张城区地图,红色的点位代表预警信号发生的位置。这些预警可能来自老人家中安装设备所发出的煤气报警、烟雾报警,也可能来自使用者身上可穿戴设备,当老人按下紧急求救按钮或是长时间未活动和位移,也会自动报警。  
  类似这样借助物联网全面感知、传送、及时处理等核心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帮助、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及社会支持服务等功能的新模式,被称为“智慧养老”。下面风华正茂科技为您详细讲解下。
 
  “智慧养老”首先惠及居家养老
 
  “智慧养老”的提出,源于“智慧城市”这一理念。自提出“智慧城市”以来,许多城市都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功能的技术化与信息化,而这些科技手段也为养老服务智能化创造了客观条件。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模式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机构和社区三方面。一般情况下,子女由于工作、生活等压力,无法为父母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家庭养老的效用尚未真正发挥;机构养老可能面临资金不足、养老床位紧缺、专业人员缺乏等限制;而社区养老也由于传统意识束缚、社会资源整合度低等因素,尚未最大程度发挥作用。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传统的养老模式无法全面适应当前的养老需求,寻求新型的多元复合治理手段解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成为趋势。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扩大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需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目前“9073”的养老格局中,“大头”在居家。倘若没有机构照料、社区关照,长期待在家中的老人诉求如何满足?对其远程监管照护如何实现?
  在一些社区的管理人员看来,“智慧养老”的最大受益者,首先是那些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物联网技术的引进,将现有养老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根据不同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全方位、每时每刻的养老服务。尤其是那些‘管不到’的老人,一部电话、一套感应设备、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就能将他们的情况详细掌握。信息化手段极大地延伸养老服务供给的广度与深度,改善了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依托大数据为老人提供贴心服务
 
  家住广州的朱某有个习惯,每周的固定时间,她都会守在电话机旁,等来自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的电话。
  “朱阿姨,这两天身体怎么样?上次的空调修好了吗?”“修好了。我的身体好着呢。”朱阿姨说,像这样的关爱电话,她已连续接了两年。
  朱阿姨75岁,子女都不在身边,腿脚也不是很方便。她说待在家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些闷。“有人愿意听我唠唠,我会觉得快乐。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也能及时提供解决方案。”
  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中心收录了辖区内所有60岁以上老人的信息“大数据”,其中包含老人的基本情况、家庭、亲属、健康、经济、住房、医疗、社会活动等全方位信息,并实时更新。这成为开展综合为老服务的依据,比如针对75周岁以上独居、纯老家庭,中心每周三次对300名需重点照护的老人进行电话关爱。
  此外,中心每月还会给30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或家属推送15条短信。天气变化提醒老人增减衣物、哪里有文化活动推荐老人去观看、养老金调整了会及时告知……一部电话让空巢老人的精神得到慰藉,也为其生活带去便利。
 
  实现养老服务专业化和广覆盖
 
  在广州某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一楼,入驻了多家“商铺”。陶阿姨正在其中一家理发店剪头发,“每次都来这边理发,剪一次3元,比外面便宜多了。”店主陈某说,在这里开店不用租位费,每剪一次头发,社区服务中心都会对她进行补贴。目前,平台整合了辖区内家电修理、脱排清洗、家政、理发、磨刀等服务供应商共205家,并与供应商签订协议,确保老人享受低价、优质的服务。
  不论是电话关爱,还是供应商服务,一些城市的“智慧养老”采用的都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模式。服务模式的转变,意味着政府不再是“运动员”和“裁判员”,而仅仅作为监督员角色,提出项目需求,监督项目实施。企业作为市场参与的主体,利用物联网技术为高层次、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提供有偿服务,实现了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广覆盖。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