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培训 > 动态
权益受损更是“弱势”群体,维护职能渴望加入工会
作者:   来源: 劳动报  2017-11-30

  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当前本市护工从业人员约为5万人左右,分别分布在医院、养老院、护理院等医养照护机构。据统计,本市护工行业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外省市农村,9成以上为女性,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与此同时,从事的工作强度较大,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渴望得到社会认同。
  
  关键词:睡眠少,24小时陪护病人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医院护工必须24小时对病人进行照顾,部分养老院护理人员实行“三班倒”,不仅工作劳累,绝大多数人长期睡眠不足。
  陈菊是安徽人,今年50出头,读过两年小学,认识几个字,2004年,为了贴补家用,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上海做起了护工,目前在一家区级医院骨科病房工作。自小在农村长大的陈菊身体不错,但护工的工作也让她感叹“太辛苦”。“自打做护工以来,在医院里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护工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24小时陪在病人身旁,晚上,陈菊的“床”就是木板加凳子,只要病人一打铃,她就得起床照顾,有时候一个晚上要起两三次。“如果家里老人做寿,或者亲戚办喜事,可以请假休息十天半个月。但是,春节并不是年年能回去的,病房里人手紧缺,只能互相调剂着轮流回家过年。”
  39岁的陶金霞2002年从护士学校毕业后,就从安徽来到了上海中原护理院,护理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月工资从最初的一千多元,如今能拿到七千多元。在陶金霞的感觉里,护理院的管理工作很严,她一进单位,就签订了劳动合同,缴了社会保险。但也因为严,对老人的护理工作要求特别高。一个护士负责7至8名老人,除了打针发药做治疗,还得给老人插胃管、导尿管等特殊护理。“不管是凌晨还是深夜,不管是盛夏还是寒冬,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一小时巡房一次,那是雷打不动的。”
  
  关键词:强度大,用手为老人抠大便
  

  2011年,胡小芳从江西民政学校毕业后,就来到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做了护工。6年的辛勤工作,使她不仅成长为区域主管,还荣获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虽然工资待遇不错,但逢年过节还要上班,工作时间较长。福利院的老人,生活无法自理,早晨6时,护工就要给老人洗脸、刷牙、穿衣、吃饭、做手指操、陪老人散步;老人午休后,还要帮老人洗操、擦身;晚上,老人休息了,护工还要轮流值班。护理老人,护工最怵头的,就是抠大便。有些老人三五天不大便,打开塞露也没用,护工就得用手去抠。
  
  关键词:认同度低,希望家属多一份理解
  

  胡小芳说,有尊严地体面工作,也是护工的心声,希望老人家属多一分理解。有一次,胡小芳扶一位神志不清的老奶奶大便,老人说好了。胡小芳刚给她穿上裤子,老奶奶又把大便拉在裤子里。而老人的家属刚巧进门,见状破口大骂。胡小芳忍着泪,一声不响给老人收拾干净。胡小芳说,福利院护工工作责任大,压力也大,但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缺少交流和沟通,有时受了委屈情绪很低落。
  在医院从事护工工作的陈菊也有同样感受,她告诉记者,大多数病人和家属都通情达理,也有少数家属不讲道理,“看不起我们,说话特别凶,有的阿姨受了委屈,只能躲在墙角偷偷流眼泪。”
  
  关键词:年龄大文化低,从业人员出现"断层"
  

  一份来自业内的统计数据显示:以一家拥有近2000名护工的企业为调查样本,其中60%从业者为50至60岁的中老年农村妇女,还有6.3%的护工年龄大于60岁,40岁以下护工稀缺。
  与此同时,护工行业从业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统计数据显示:近五成护工只有小学文化甚至是文盲,仅有3.2%的护工为高中毕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护工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本市护工行业普遍实行护工公司、医院多重管理的模式,护工公司与从业者签订劳务协议并派往医院或其他机构,由医院护理部或后勤部门派专人统一管理,由于护工与护工公司、医院都不存在劳动关系,一旦发生工伤、意外事故的话,从业者的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上海吉爱家庭服务有限公司除了家政中介之外,另一块主营业务就是向医疗机构提供护工。该公司负责人坦言,目前护工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与江苏、安徽、云南等外省市中介机构合作招聘,老乡之间相互介绍,“这两年老的一批做不动了,人越来越难招了。”
  
  调查: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一字之差权益差得很大
  

  上海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日前在《不断开创新时代上海工会工作新局面》讲话中着重指出,要加大对新型就业群体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推动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逐步向快递员、家政服务员、护工、物业、货运司机、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等就业人群拓展,把更多的职工群众团结到党的周围。
  为什么要把工会组织向这些群体拓展或覆盖?除了工会职责所在以外,护工等“特殊”群体本身也有强烈的需求。拿本市的护工群体来说,大致可分为二大类,一类,像上海中原护理院、杨浦社会福利院等单位的护工,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权益除了受一般民法保护以外,还受到劳动法的特别保护;另一类,主要是各大医院里的护工,如某区级医院骨科病房护工陈菊,他们既受到医院的管理,工作却由护工中介机构介绍,而直接受聘于病家,为病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就此种用工状态而言,他们属于劳务关系。而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劳务关系是一种经济社会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依据民事法律规范,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依约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体现在具体的差别上,首先,报酬支付方式不一。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需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原则,且必须遵守当地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而劳务关系中,双方地位平等,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支付的报酬完全由双方协商确定,只要不违背民法中平等、公平、等价有偿等原则即可。其次,社会保障待遇不一。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社会保险、福利等待遇,如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劳动者属于工伤事故,劳动风险由用人单位承担。而劳务关系中的劳务者一般只获得劳务费,除了雇工方提供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工作风险一般由提供劳务的人员自行承担。再次,国家干预程度也不同,《劳动合同法》以强制性法律规范规定了用人单位的各项义务,如最高工时、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与卫生等强制性义务;而劳务关系作为一种民事关系,以私法自治为原则,尊重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受国家干预程度低。因此,除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定外,当事人可以基于合同自由原则对合同条款充分协商,法律不予干预。
  陈菊告诉记者,她没有任何“保底“工资。自己每天看护一个病人的护理费是70元,公司、医院收取管理费之后,净收入是44元,“如果有四五个病人的话,收入可以达到五六千元,如果病人少,只有两三千。”由于护工与护工公司签订的是劳务协议,护工公司除了每月向护工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并不支付给护工任何基本工资,护工的收入全靠自己做出来。由于各医院收费标准不一样,护工的收入与所在公司的收费标准、所在医院病房的入住率以及陪护人数都有关。
  与此同时,记者从上海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尽管护工可以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本市社保,但由于年龄偏大无法缴满15年、费用相对较高等因素,绝大多数从业者并没有参加本市社保,他们今后的养老问题同样令人堪忧。
  诚然,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加强本市医院外来护工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来看,对医院、护工中介机构提取管理费、护工参加社会保险、培训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和规定,但一旦碰到权益受损的情况,劳务人员显然更是“弱势”群体,因此,建立行业工会,对这一群体覆盖,就能发挥工会的维护职能,而护工渴望加入工会组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组建
  

  当前,本市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然而,护工行业面临的人员素质偏低、从业人员紧缺、维权真空等一系列短板,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形成了一对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在上海市总工会的大力推动下,目前,本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在区、街道成立行业工会联合会,在企业成立独立工会等形式,吸收护工加入工会组织,为护工提供法律咨询、职业培训,为他们送关爱、送温暖,使这些灵活就业人员找到了“娘家人”,幸福感和获得感得以提升。
  
  维护护工权益行业工会应运而生
  

  今年上半年,杨浦区总工会在本市成立了首家医养照护行业工会联合会,作为行业工会主席,陈梗宝对行业工会组建的困难、破解瓶颈,畅谈了他的想法。
  杨浦区医养照护职工,近3000人,分布在31家医疗机构和52家养老机构,从事照顾护理工作,是医疗、养老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这支职工队伍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整体上主要是“三低一高一多一少”,即社会地位低、劳动收入低、文化程度低;人员年龄高、女性人员多、新人补充少。护工或护士工作时间长,有的没有节假日,甚至晚上都不能睡一个安稳觉,有的收入还达不到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因此,组建行业工会联合会,着力推动该行业职工队伍“社会地位有提高、自身素质有提升、福利待遇有改善、合法权益有保障”,就成为区总工会迫切的任务和应有的责任。
  组建之初,面对散布在杨浦区各个街镇的医疗养老机构,既有区管、也有市管;既有国有单位、也有民营企业;有的已成立企业工会、有的没有成立的这一行业现状,杨浦区总工会认为,“一刀切”显然不利于今后的工作开展。于是,经过严密的设计、论证和走访,区总工会在区医养照护行业工会联合会之下,设立了18个分会,分别是5个大学附属医院分会、区医务分会和12个街镇分会。其中,利用各街镇总工会的资源和力量,与各街镇分会一起,着重负责推进本区域内民办医疗机构和养老院、敬老院的工会工作。护工、护士所在的企业工会为行业工会联合会所属基层工会组织。这样做,既实现了行业工会联合会对医养照护行业职工实现二次覆盖,指导企业工会切实履职;也可以突出重点,对没有组建工会的单位切实推动组建工作。同时,对日后探索发布医养照护行业区域性劳动定额标准参考价,指导实行员工制的企业开展工资协商等,可以统一执行。对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职工教育、培训、服务和权益维护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分而治之”。
  陈梗宝表示:“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以来,提供的“零门槛”法律援助服务,为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医养照护职工,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仲裁、诉讼”等工会法律援助服务,受到了职工欢迎;而会同区人社局、卫计委开展的医养照护职工持照护证上岗培训,有效提升医养照护职工的职业能力;把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衡量标准,开展以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的医养照护职工素质提升活动,也得到了企业的呼应。
  
  最“老”街道为养老护理人员建工会
  

  就在杨浦成功组建行业工会的不久,今年8月份,作为全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虹口区欧阳街道也正式成立了养老护理行业工会联合会。
  据统计,欧阳街道60岁以上老人共22844人,占总人口的33.6%。辖区内的养老机构共有16家,包括敬老院、为老护理站、私营护理组织,职工约有538人,养老护理人员分布散、流动大、工作强度大、劳动关系复杂,工会服务难以全覆盖。
  养老护理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举措,首先,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立养老护理行业职工服务站,并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实施错时服务,每天4:00—6:00对养老护理人员延时开放。同时,职工之家每周两次集中开展养老护理行业人员心理咨询、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对养老护理人员服务便利程度和服务水平。
  养老护理行业工会联合会副主席商旭雅告诉记者,下一步工会联合会还将针对养老护理人员长期照顾看护老人后所产生的心理不适及心理问题,开展方法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心理知识讲座,游戏辅导等,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调适,做到提前介入。另外,工会还将采取送教上门、集中培训的方式,鼓励养老护理职工参加初级、中级、高级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
  “我们将提供‘零门槛’法律援助服务,为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养老护理职工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仲裁、诉讼等工会法律援助服务。我们还将组织一批先进养老护理职工参加体检、疗休养等活动,并针对他们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微摄影、沪语、烘焙等培训。”
  
  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尽管受到护工公司、医院或护理院等多重管理,但是对于这些灵活就业的从业者来说,始终少了一份归属感。工会组织建立后,在维权、素质提升、帮困、身心健康等方面为护工创造了更多服务和平台,让他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回家”的感觉。
  杨浦区总工会筹备成立行业工会之际,下基层听取护工们的意见和想法,陶金霞和姐妹们都十分高兴和支持。说起原因,陶金霞认为,在这里工作的姐妹们,绝大多数都是外来务工者,由于工作很忙,平时很少有自我提高的机会;而碰到生活方面的烦心事,方向也没有。加入了工会,凭会员身份,就可以参加工会的各项免费公益乐学活动。工会给医养照护职工推出的送保障、技能培训等六大类服务项目,更让他们有了获得感,他们怎么会不想参加?  行业工会成立后,护理院推出了更多贴心举措。陶金霞一一细数“福利”:护理院的护士平均年龄36岁,绝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的,长期在外租房,花费不低,院里就发放一些租房补贴,钱不多,暖人心。员工生病,院领导上门探望,员工感到温暖体贴;女职工生孩子,院里会送一份礼物,职工感到很有面子。
  早在两年前,上海吉爱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就成立了工会。说起成立工会的初衷,公司总经理张明发坦言,公司约有1000余名医院护工,分布在20多家医疗机构,平时分散在各自岗位上,受了委屈无处诉说,家里有困难也没人管,发生劳务纠纷、意外事故的风险较高,“成立工会,就是发挥老娘舅的作用,让从业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工会成立后,在每个医院设立了工会小组,护工发生了啥困难,第一时间上报到工会,家里有直系亲属去世的,工会都会送上300至500元的补助金;护工生了大病,公司和工会也及时拿出一笔补贴,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今年高温期间,公司领导和工会干部走进一家家医院,将慰问品送到护工手中。“一点一滴,都让这些朴实的劳动者很感动,今年,已经有100多名护工自愿要求加入工会。”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