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培训 > 动态
破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的路径
作者:   来源: 中国社会报  2019-08-07


  养老服务人才是支撑养老服务业的基础,当前,养老服务人才匮乏、流动性大已成为行业发展短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社会认知不足

  包括政策制定者在内的养老服务业人士和社会公众,绝大部分人对老年人护理服务是一项专业工作的认知不够,甚至认为护理服务仅是简单的生活服务,把护理员等同于家政人员,把家政人员等同于保姆。

 

  行业吸引力低

  从社会就业角度来看,目前养老服务领域的就业吸引程度绝对是靠后的。老年人护理服务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爱心。但社会认可度不高、收入不高且充满压力和高风险的工作,对社会公众而言吸引力不够。

 

  职业发展空间小

  无论是在高职院校接受了学历教育的学生,还是通过在职技能培训的从业人员,他们即使是在三五年后达到了专业水平,也出现因为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标准体系缺失,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尚未建立等原因,导致在养老服务机构难以晋级,能力水平无法评价,工资收入和地位难以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5方面着手解决。

 

  加强社会教育

  各方应努力营造照护文化,把照护文化融入基础教育当中,做大底层力量,形成照护光荣的时代氛围,要促进提高相关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吸引更多人员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就业和创业。

  聚焦人才培养

  当前阶段照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聚焦长期照护,进行学科体系设计,之后才能延展出人才培养的整个逻辑与框架,辅以建立各个专业学科的链接机制、合作机制、阶梯培训机制及认证和评价机制。同时,行业内需求相近的企业、院校、专家和优秀师资力量可以共同合作,搭建行业培训平台。此外,跨行业的人才导流以及失业人员再就业也将是一个新的切入点。

 

  推进双化发展

  推进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一是推行学历教育,鼓励高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二是开展职业培训,加强对养老护理员、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三是加强在职培训,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采取邀请专家、外出考察、论坛研讨等多种方式,重点加强对养老管理人员的培训。从实践上看,订单式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与政府委托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下养老服务人才就业的两种重要模式。全国已有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新疆、陕西、广西、安徽、甘肃15个省份开始了本地区省级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教育制度的建设探索。

 

  强化政策扶持

  把养老护理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列入到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目录当中,落实此类人才培养相关的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以及就业创业服务补贴等相关政策,扩大相关人才培养规模。从政策上看,养老护理员培训补贴制度、入职补贴制度、岗位补贴制度、学费减免补贴制度已分别在多个省份建立,其中培训补贴拓展范围最广。同时,广州、上海、南京等7城市已开始实施养老护理员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养老护理人才的流入。从地方来看,创新颇多。常规的有职业资格考证一次性奖励、岗位津贴,从业人员工作一定年限的一次性奖励,公租房、廉租房的优先轮候,对培训机构人才输送及人才引入机构的奖励,入职奖补、家庭照护人员培训等。

 

  强化职业保护

  充分重视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人文关怀以及心理干预与支持。加强行业职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行业职业道德和文化建设,加强行业规范。

  以全国连锁型养老企业普亲为例,在养老人才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普亲学院,按照长期照护逻辑设计多学科、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并将照护文化贯穿始终;二是和多家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密切结合;三是实施人才专项计划,针对企业内部年轻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提升机会,拓宽职业发展路径;四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正向激励引导员工,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依托社工开展员工心理关爱活动,让员工更有尊严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要解决行业人力资源困境,政府、社会、企业三者均不能缺位,唯有政府厘清了思路,社会提升了认知,企业履行了职责,行业人才问题才会真正得以解决,才能切实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