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养老体系制度建设的四个关键词
作者:   来源: 搜狐  2017-10-18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抓紧时间,尽量简短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首先,对于我们今天会议涉及的主题--安集斯教授《养老金管理的未来:综合设计、治理与投资》中文版的问世,表示热烈祝贺,也要代表我所在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对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和合作单位一起组织今天这个发布会兼研讨会表示祝贺。我们和养老金融50人论坛是战略联盟的关系,在研讨方面我们特别强调的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针所隐含的怎么解决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有效制度供给问题。我理解我们在祝贺之余所要讨论的,正像前面发言者说到的,是首先从有效制度供给入手,依托这个制度供给框架的通盘的优化,来考虑可行的各种必须提供的产品。下面我想提出四个我认为应该提到的关键词。
  第一个是"社会需求"。有效供给对应的首先是社会发展中间的现实需求。养老的现实需求在中国表现得特别突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社会特征之一是"未富先老",而且我感觉现在的挑战性在升级。最近听到的很多信息,涉及生物医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科技创新的发展已经使人均寿命的提高进入加速度,甚至有人预测,不用太长的时间,百岁老人会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据说联合国已经要调高中老年的年龄界限,等等。这些表现的是:养老社会需求后面跟着的需要我们提供的有效供给能不能跟得上?这是一个越来越带有社会压力的问题。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要解决挑战性问题必须特别注重"专业性"的水准。因为解决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有一个我们在哲理和理论认知这方面比较好的框架。我注意到安集斯教授这本著作的视野是相当开阔的,理论方面注意到了最前沿的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的研究成果,实践方面有大量实证材料的观察分析和在这方面的提炼。这种专业性我认为是必须追求的,我们今天这样的活动不是一般地议论这个事情,一定是追求基于专业水平而能够引出建设性的认识和建议。前面几位领导的发言,我认为非常具有专业性,体现了他们都是学者型的领导,我在赞赏之余要说到,本人在研究中这方面还是弱项,但我也很关心这个事情,要以提高专业水平为方向加强学习和努力。
  接着第三个关键词,就是"国际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走向现代化,一开始就是改革、开放并提,我们还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全面开放,开放条件下的学习借鉴,实际上也在倒逼中国必须完成的改革任务,而且实话实说,中国的改革到了深水区,困难重重,很多地方看到的,是讲了越来越多的原则,或者难听一点--越来越多的空话,而实际的推进就是要攻坚克难,就是要解决高层说的啃硬骨头的问题了。比如我观察,说得直率一点,在养老的这个运行体系里有一个从哲理到理论、到实践必须打通地来挑明的问题,就是中国基础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体现在"三大支柱"的第一支柱上,我认为必须非常明确地说,要尽快提升到全社会统筹、全社会共济这样一个打通统一市场的蓄水池状态,但很遗憾,有关决策层的指导是"十二五"就要解决的问题,推到"十三五","十三五"如何解决现在还不清楚,这是一个例子:我们已看到国际经验,能不能更好借鉴、利用国际经验举一反三来倒逼中国的改革,似乎这方面有这个可以举出的代表性的例子。
  最后一个关键词,就是要强调"创新探索"。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有发展阶段的制约,有我们现在种种复杂的 "矛盾累积、隐患叠加"的问题(这八个字不是我随口说的,是中央五中全会明确表达的)。在这样的制约条件之下,我们其实在养老整个体系和管理方面,可以说也处于一个瓶颈期,怎么通过我们的实际进展,突破这个瓶颈期而建设性地搭好这个体系,我觉得很好的认识基础就是大家越来越认同"三支柱"框架。同时,前面刘克崮行长所说的五层次的框架,我认为非常清晰:把三支柱纳入五层次结合在一起。这实际上不仅是养老体系的问题了,它还联系到整个金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很显然,如果在我们的家庭养老和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之上,再加上基础养老金这一层面全社会共济的蓄水池,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和谐程度的提高,是要进入新境界的,而跟着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是要把可以调动的更加丰富的金融资源,对接到要改革中国间接融资为主的体系而逐渐转变为越来越多的直接融资,越来越多地要发挥机构投资者、专业的力量,在全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升我们的绩效和实现共赢多赢,这显然就不是一个单一的养老问题了,是全社会的现代化问题。而探索未来的这个主题之下,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未来我们意图中的收益和可能经受的风险在一起怎么样权衡和选择,前面的发言者已经有了很好的表述,我是想再简单做一个自己想强调的视角上的表述:我认为需要把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些物质文明的问题(即要有资金力量,要有财政后盾,要有金融机构多样化资金运用的配合),结合着精神文明(就是发掘中国文化和古老的伦理积淀里的正面因素),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动,另外我觉得还必须加上政治文明。前面克崮行长的观察我举双手赞成。事关全民族、全社会成员这样的问题,其实改革思路研讨应没什么密可保啊。很遗憾,我们现在把保密放在这里过度强调,讨论了这么多年的问题,很多信息的公开程度是不及格的。希望我们方方面面,能在所谓"走向共和"这个辛亥革命时就确立的老命题之下,把民主、法治、公开性、充分调动所有的民间智慧结合在一起,来共同推动我们构建现代化养老体系这样一个进步过程。
  这些基本看法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