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鲍淡如:关于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若干思考
作者:   来源: 养老金融50人论坛  2018-08-29

  在开头,我想先说明一下第三支柱的名称。我个人建议第三支柱应该称作个人养老金。接下来我将从三个角度来谈一下关于第三支柱养老金的问题。
  首先,从国内的现状来看,第一支柱是国家养老金,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形式;第二支柱是单位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的三支柱模式是比较典型的,三个支柱的比例分别是1:6:3。虽然美国三个支柱的养老金积累时间并不长,但是现在养老金规模已经超过了28万亿美元;美国第二支柱于1979年推动,与我们改革开放时间基本同步,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大一笔资产。第三支柱资产规模比重已超过了30%,也是比较可观的。
  我们国家的基本养老金采取的是统账结合的模式,实际上是统账混合。基本养老金结余的规模目前已经超过5万亿元,而个人缴纳的钱从开始到现在都不止这些,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是统筹的结余还是账户的结余?应该是个人账户的结余,但是现在还欠了个人账户的钱。如果把70后或是80后的账户全部做实,并且把欠了“老人”的钱再慢慢还回去,这样就能够把“统账”分清楚了。分清楚之后,个人账户仍然放在基本养老金里面,由国家管理。国家只管基础养老金中的统筹部分,个人账户做实了以后,账户就具有了普惠性质。在这个基础之上再释放出第三部分个人自主投入的养老金,形成三个层次。第一支柱是国家的统筹养老金,第二支柱是单位的普惠型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自主的养老金。
  这个制度最初为什么会混杂在一起呢?因为我们这个制度起步比较晚,是从劳动保险制度转变过来的,原来就是“大锅饭”,是国家统包统揽的形式。制度的转变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比如说5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都已经退休了,国家可以慢慢偿还;但是,80后和90后与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完全不一样,第二支柱的建立应该采用新的观念形式,如果选用这种形式,我们国家一夜之间就会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第二支柱,积累速度也会非常迅速。第三支柱完全强调了个人,第二支柱为单位主导。只要结构调整,我们与大的格局还是可以保持一致。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不同支柱之间的功能有什么区别?国家养老金的功能主要是保基本、保公平,相对来说效率因素所占比重较小。公平主要是指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大家在一个政策制度下能做到一致,这应该是我们国家养老金追求的目标。
  单位养老金涉及到改善待遇、讲求效率的问题,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应相吻合,单位养老金应该发挥这个功能。上海80%的企业是10人以下的企业,如果按照第二支柱的做法,必须要有职代会,并且80%的人讨论通过才能设立方案和备案,人社局审批也比较繁琐,这样做的成本会很大。因此,应该推出若干个计划,不是单一的计划,而是谁的集合计划更有利于企业,更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就会被大家所选择。个人养老金需求的满足,讲究自主。只要个人有愿意投资就应该敞开大门,不要对年龄进行限制。老年人仍然可以投资,并且有稳定的回报。单位养老金应当功能明确,满足需求,讲究自主,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管理建议。第三支柱的覆盖范围应该尽可能的广泛,我们现在出台的个人税延养老金真正用了10年的时间。税延以外是补贴,上海对老年人有补贴,对困难人有补贴,都可以纳入这个账户,通过这个账户来强化意识,这就是个人依靠的第三支柱的账户。然后是奖励,比如可以强调义工兑换,用账户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第三支柱涵盖范围应该更宽泛,覆盖尽可能广泛。
  从操作层面来讲,个人养老金要兼顾宏观和微观,宏观上我主张应当有三支柱,但是微观上不一定人人都有三支柱。因为现实情况千差万别,比如说灵活就业者,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业态,非劳动关系形态等。比如说家政服务人员、保姆等,虽然属于民事雇佣关系,两方都是民事主体,也是雇主和雇员,但是并不属于法人雇主,像这样的一些人群是被我们的基本保险制度排斥在外的。我们的制度没有必要排斥这些人群,要先把他们吸纳进来,然后他们为自己储存一笔养老钱,在此基础之上才有条件扩大养老金覆盖范围。我认为已经退休并且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也可以拥有第三支柱,一方面,可以减少他们受骗的几率;另一方面,可以使覆盖范围更大一些。
  搭建平台通用账户系统,需要以超前的眼光来建设平台,刚才我提到的各种需求,在平台里面都要有。并且各个金融机构要和平台相对接,税收、监管、金融等部门要实现信息共享,同时还要为平台长远的机构调整做准备。另外,我们的卡太多,各卡之间相分离,社保卡是社保卡,身份证是身份证,各个地方为了显示地方观念,又在社保卡的基础下搞了个市民卡,何苦呢?美国就是一个账户,没有卡,一个账户管终身,这就是综合金融财产。
  我们国家在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大一笔资金被房地产吸纳了。建行做了一个很好开头,通过获取租赁权而获得资金,这是很好的养老方式,可以进行推广。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把各支柱的功能安排好、协调好、使之互相配合好。我相信,如果放开眼光、打开思路,面前的很多困难很容易迈过去。
  我们用20年的时间建成一个覆盖范围最广的世界项目,再用20年建成一个结构最合理、惠及老百姓最多的世界羡慕的灵活的社会保障大系统。
  谢谢大家。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