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普及以及可办业务逐渐增多,大量的用户选择了在网上办理业务而节省了去银行网点的时间,所以像以前拿个号排大半个小时的情况已经不再普遍。可是网银、手机银行也并不是那么完美,对于上了岁数的老人就显得并不那么友好。而现在,老年人使用微博、微信等早已不是稀奇事儿,甚至还有老人开启了网络直播,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这些走在潮流前沿的老年人不仅能玩转高新科技,在消费能力以及消费观念上也并不亚于年轻群体。
近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报告显示,随着城乡老年人收入平稳增长,照护服务、老年旅游、网络消费已成为时下老年人消费新热点,“银发经济”正在不断兴起。目前,我国大力提倡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另一份研究表明,再过十几年我国就会进入超老龄社会,做好养老金融迫在眉睫。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养老服务业发展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机遇,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仅能够提高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有利举措,使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利润,加快其发展。
银行布局养老金融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1、更人性化、更有温度的服务
老年人对于网点服务人员的容忍度和满意度都明显高于青年人和中年人。但是我们仍然不时看到有网点人员嫌老年人罗嗦、麻烦,对老人爱搭不理,甚至埋怨和责怪他们。一般而言,老年人比较体谅银行网点服务人员工作的不易,对他们的要求并不苛刻,只要态度温和,解答耐心就非常满意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网点人员应该怀着爱心和耐心,多关注来网点的老年人,多一句问候,多一个指导,多一份叮嘱,将银行服务做到更加人性化、有温度。
客户特征决定客户需求,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服务。为老年人提供金融服务,银行既要在硬件配备上贴近其需要,又在人员投入上周到细致,还要在产品线设置上迎合老年人的风险偏好,真正做到为老年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2、建立专业化的服务部门 制定个性化服务
商业银行可将养老金融作为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组建单独的养老金融服务部门,加快养老金融业务不断发展和相关人才储备取得竞争优势。
小编认为简单通过以上两点,就能将银行的前台人员+后台人员调动起来形成互补。前台人员通过切身的服务让老年客户体验到银行的温度,而后台人员则可以在背后通过规划、研究、营销等将这部分客户牢牢把握住,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产品,实现个人养老金融业务的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