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钱、救命钱通通被盯上警惕伸向老人的诈骗“黑手”!
作者:   来源: 安徽日报  2018-01-05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岁末年初,多地发生老年人遭诈骗的案件。这些案件单笔涉及的资金少则几万元,多的达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老人正成为电信网络诈骗、集资诈骗、销售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重点受害群体。
  
  老人成通讯网络诈骗受损最大群体,其中56岁至60岁老人平均受骗金额超4000
  
  近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互联网+反电信诈骗”钱盾平台发布《2017中国反通讯网络诈骗报告》,报告显示,老人正成为通讯网络诈骗受损金额最大的群体,其中56至60岁的老人平均受骗金额最高,超过4000元。据了解,针对老人的诈骗案件类型众多,包括投资“养老院”、民间高息融资、购买“保健品”等。
  重庆公安机关近日破获一起涉案上千万元的诈骗案件。诈骗分子获取老年人、病患者个人信息后,冒充医学专家,诱骗受害人购买上万元乃至十几万元的“特效药品”,被骗人员上千人,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
  福建三明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涉及上百名老人投资“养老院”的集资诈骗案中,犯罪分子专门向老人散发传单,以讲授投资理财知识为由,诱骗老人参加培训,再抛出投资“养老院”项目,还邀请部分老人实地考察,骗取300多万元资金。
  多地公安民警告诉记者,有的老人被骗光养老钱、救命钱,倾家荡产,有的老人被骗后既愤怒又懊悔,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和创伤,疾病发作,卧床不起。
  
  冒充公检法办案人员是常见诈骗类型,租用高档写字楼聚会要警惕
  
  记者调查发现,与以往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抽奖诈骗等传统套路相比,当前侵害老人的诈骗犯罪活动呈现新特点,犯罪团伙组织性更强,专业化程度更高。
  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吴文蔚说:“冒充公检法办案人员是常见诈骗类型,老年人最易‘中招’且被骗金额较大。这些诈骗分子详细掌握了老人的个人信息,且打着国家权力机关的旗号,不少受害者对公检法办案流程、银行账户特别是网银账户操作不熟悉,慌乱之下急于自证清白,被诈骗分子‘牵着鼻子走’。”
  此外,诈骗团伙还通过注册皮包公司,租用高档写字楼、居民小区作为聚会场所,举办培训班、投资者现身说法,甚至邀请老人实地考察,让投资者先尝到一些“收益”甜头,再诱骗更大投资。
  南京市中级法院2017年12月底宣判的一起造成损失10亿余元的集资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以投资生态农业、参与项目营销等为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上万人参与投资。
  据介绍,受害群体中,中老年人占多数,被诈骗团伙天花乱坠的宣传迷惑,受高额利润引诱,造成重大损失。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地公安民警介绍,针对有的老年人精神孤独,身边缺少陪伴等特点,犯罪团伙还大打“温情牌”,通过举办养生讲座,嘘寒问暖,发放小礼品,组织抽奖、聚餐等,逐渐取得老人信任,再实施诈骗。
  
  基层反诈骗宣传应防流于表面
  
  多地公安民警提出,基层要提升预警、预防能力,对于这类风险隐患苗头问题,要发现、处置在前,改变当前造成重大损失再去查处的被动局面。工商、公安、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可疑线索,形成查处、打击合力。
  此外,对老人的反诈骗宣传要更有针对性。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乡村、社区、派出所等基层单位的反诈骗、投资安全宣传流于表面,更多是发放传单、发送短信,一年半载举行一两次集中宣传等,很难入脑入心。
  泉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陈宗庆说,要组织民警深入社区,定期开展培训宣讲。可以把老年人受骗的典型案例,编成情景剧、地方戏曲等进行巡演。另外,子女平时要有意识提醒老人防骗,关注老人异常动态,及时发现、制止上当受骗。
  民警还提醒老人,自身要提高警惕,加强学习,了解新型诈骗手法。涉及投资、集资、民间高息融资等业务要到银行、证券交易场所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不要被高额回报诱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