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定监护”应引入养老服务中进行规范
作者: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0-11-23

 

  一位上海八旬老人,老伴去世,患有精神疾病的独生子猝死,儿子后事是身旁这位在老人家楼下做水果生意的摊主陪伴料理,自家亲戚无人到场。三年前,老人带着摊主找到了公证员李辰阳做监护公证,还要把300万房产送给这位毫无血缘关系的摊主,这件事于近日被媒体报道,引发热议。

  所谓“意定监护”,《民法典》第33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意定监护”不同于法定监护,但优于法定监护,这是法律制度的光辉点和核心点,目的就是自治原则。老人老年生活中的日常照护、大病治疗、临终关怀等,通过“意定监护”,可以为不可抗力造成的鳏寡孤独者寻求监护做兜底保障,它超越血亲范畴监护可能有的情感绑架,最大限度尊重老人的意愿,获得想要的监护与照料以及身后事的善后。

  “意定监护”作为法律术语,尽管人们很陌生,但在现实中还是被无意的遵循,如一些没有子女的老人由近亲属照顾以及代行一些人身、财产处理权利,甚至还包括一些热心的邻居等没有血缘关系但关系密切的自然人。“意定监护”是将这种作法的合理性提升到合法性的高度,并通过法定的程序,予以委托和明确。

  “意定监护”是为养老服务的法律制度,但目前的应用还比较有限,一方面是该制度知晓程度还不够高;另一方面“意定监护”所涉人身财产权利,除了老人的意愿之外,也涉及老人本身的信任。比如,象个案中的老人300万房产送摊主,将遗赠与监护结合起来,将获得情感慰藉、照顾服务等养老服务需求与财产权利等交易,因此引发与“百万遗产赠保姆”相类似的争议。

  正因如此,“意定监护”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不宜全都放任老年人自洽,而是应当引入养老服务中引导和规范,毕竟实务中想找到像个案中老人一样完全放心、没有功利感的热心人并不容易。即通过服务合同的形式,一方面委托养老服务者承担“意定监护”的权利,另一方面明确养老服务者尽到意定监护相关责任的报酬,成为职业服务的一部分,让“意定监护”跳出财产继承、亲情道德等混淆模糊的领域,从而具有普适性。

  同时,“意定监护”涉及老年人人身、财产等切实权益,由于老年人特别是这种需要“意定监护”的老年人相对弱势,鼓励老人运用为养老兜底,也需要强化第三方的监督,包括“意定监护”协议的公证、备案,执行情况的日常管理以及发现问题的处理等等,都有待细化与完善,并纳入到社会养老体系中提供服务,为“意定监护”的应用防险避险。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