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中午1点多,湖南益阳,62岁的曹荣林老人脱光衣服,从资江一桥纵身一跃,坠入冰冷的江水中。三天后的下午,他的尸体被找到并打捞上来。
老人生前以做杂工为生,几年来,在当地一家养老机构陆续投入17万元,后遭遇暴雷,直至去世钱款也未能拿回。
曹荣林老人之死,揭开了益阳养老产业的冰山一角,也让我们得以接触那些以投资养老理财产品、购买养老产品为名、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骗局。
01投资分红型养老产品,血本无归
据曹荣林家属,老人生前以做杂工为生,积蓄被益阳纳诺老年公寓有限公司以预订养老床位名义收取,去世前未能拿回。益阳当地的志愿者刘一木介绍,曹荣林投资了纳诺老年公寓分红型养老产品,几年来一共预存了17万元。在他正式入住之前,可以按约定的周期获得分红,入住之后则可以享受费用折扣。
记者从邻居处了解到,曹荣林膝下没有子女,与老伴是二婚,有一名继子。刘一木说,曹荣林的老伴不久前刚刚从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转入益阳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病因是糖尿病并发症,正等着拿钱治病。但纳诺老年公寓近半年前就已暴雷,曹荣林存入的钱已被套住,一分也拿不出来,这或许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曹荣林老人之死,揭开了益阳养老产业的冰山一角。据公开资料,纳诺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法人是鲁光辉。在纳诺公司基础上,2017年1月,益阳光辉颐养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下称“光辉公司”),法人也是鲁光辉。
据财新网报道,光辉公司开办的光辉护理院开业时曾登上《益阳新闻联播》。2016年11月30日《益阳新闻联播》报道,光辉护理院投入使用,按二级专科医院设置,设门诊部、住院部,设立床位120张,以医养结合的模式为老年群体提供优质养老和医疗服务。
有网友在“红网”爆料,实际操作中,该公司通过签订“爱心养老服务合同”,收取爱心合同金;签订“至尊养老服务合同”,收取至尊养老金;签订“贵宾养老服务合同”,收取贵宾合同金。甚至同1名老人在同一时间段签订“爱心”、“至尊”、“贵宾”多份合同,只是床位折扣不等、福利补贴不等,同一时间同一个老人不可能同时睡几张床,其实质就是为了多吸纳老年人的辛苦钱。
三年多过去,光辉护理院失去了光辉。2020年7月17日,益阳市公安局资阳分局发布通告称,益阳市纳诺公司(光辉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被立案侦查,目前已抓获包括该公司法人代表鲁光辉在内的多名犯罪嫌疑人,查封、扣押、冻结了一批涉案财产等。上述通告还称,相关投资人必须按要求于2020年8月31日前到公安机关登记,逾期未登记造成的后果自负。
2020年7月27日,湖南省民政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州民政局摸清全省民办养老机构运营现状、问题困难、发展瓶颈及疫情影响和常态化疫情下的运营管理等情况。
不到一个月后,益阳市另一家养老机构——益阳市高新区衡福海老年服务中心也传出暴雷的消息。警方宣布,其法定代表人刘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被抓获。
被纳诺老年公寓、衡福海中心困住的老人们数次找有关部门讨说法,迄今得到的答复都是案件正在侦办中。曹荣林就是其中之一。多年积蓄投入其中,维权无望,急需用钱却拿不出,多种原因作用下,最终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
其实,在媒体将聚光灯对准湖南益阳之前,养老院暴雷事件就已经在不同的地方发生了。2017年,湖南永州市老年公寓暴雷,老人家属在网上求助。2018年,上海大爱城项目暴雷,近2000名老人被卷走5.2亿元。同年,上海康乐福养老院通过所谓“预订养老服务”合同向公众收取“会员费”性质的高额费用,承诺回报率达9%~12%,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02养老行业“金融化”
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社会。随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2.6%。
为了推动养老业发展,2015年2月,民政部、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而随着民间资本的进入,养老行业开始出现“金融化”的苗头。其中,最为频繁出现的当属“预售/预租养老床位”模式。
宁娜2016年进入养老行业,她表示,这种预订模式在行业内近年来非常常见。比如,老人从55岁开始投资,提前预订床位,但不立刻住进去,租给其他老人。“其他老人在使用(床位)的时候会产生收益,行业内称为‘房间权益’类养老产品,是一种类金融产品。”
高端养老门槛高,公办养老床位少。而盘踞在中间的民办养老则难免面临“回本周期长”的难题。在此背景下,预售/预租养老床位成了低成本获取资金的一种方式。
宁娜提到,当以房养老相关的金融产品出现的时候,养老行业已经有了金融化的产品,和长租产品类似,是固定资产金融化的手段。理性而言,该模式不必然导致暴雷,不排除机构自身运营金融产品能力不足,或者自身想走灰色地带,想赚快钱的可能性。
03骗局更新,以房养老最终“钱房两空”
新浪潮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养老领域诈骗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不乏有变味的金融产品。他们通过高额返利、养老服务、销售产品、投资养老公寓等形式,骗取老年人养老钱。养老机构非法集资惯用四大套路为:
套路一:高额返利。实际上返利主要来自老年人缴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返利仅为欺诈噱头。
套路二:打着养老服务的幌子超额招揽会员,并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等名义,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充值费。资金由发起机构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套路三:以销售老年产品的名义,推销虚假保健产品,这些产品既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还贻误病情。
套路四: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非法集资。一些养老服务机构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养老山庄,诱骗老人投资、加盟、入股老年公寓等项目,承诺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这些行为存在非法集资风险。
这个模式下值得关注的有“以房养老”的骗局。它的基本套路是:忽悠老人将房子抵押换钱,投进所谓以房养老项目,宣称每月能拿数万元养老金。老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公司,最初每月能收到高额回报,但没过多久,公司失联、老板跑路,老人“钱房两空”。
2020年9月,一则“15分钟,国务院原副司长被骗走一套房”的新闻转遍全网,国务院法制办外事司原副司长冯女士轻信利合济民以房养老项目,全程仅用15分钟就将房子抵押给了第三方高某,高某借给其560万人民币。
按照约定,冯女士需要支付高某每个月8.4万,但利息不用冯女士负责,而是由利合济民承担。此外,利合济民还给冯女士6%的年化收益,每个月2.8万。也就是说,冯女士靠着抵押房子的贷款,每个月坐收2.8万。
刚开始,利合济民每个月会在固定时间将2.8万打到冯女士账户上,但几个月后,利合济民暴雷,董事长何宁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逮捕。于是,出资人高某也收不到利息了,高某收不到利息,就找直接借款人冯女士,而冯女士根本无力偿还每个月8.4万的利息。
偿还不了利息怎么办?她的房产抵押合同在高某那里,白纸黑字。就这样,冯女士或将失去自己奋斗大半生的住房。
业内专家介绍,真正的以房养老又称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指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或商业银行,但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或商业银行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2014年7月,原保监会正式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2018年7月,试点扩大到全国范围开展。不过,保险版以房养老的推行却市场遇冷。目前,市面上只有幸福人寿和人保寿险的两款产品,且参与者寥寥。
在业内人士看来,“关键就在于监管。”养老行业当前“游走于不同监管领域的空隙之间”,如果是养老房地产,应该由房地产管理部门监管,如果包装成金融产品,则需要由金融部门来监管。
“现在的养老产品打着养老的名义,给原来的监管部门(民政)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而民政部恰好是整个政府体系里的‘弱势’部门。”该人士表示,原本只是监管小型社会组织、慈善团体的民政部门显然没有“专业上的能力、资本上的实力和社会上的影响力”来协调、抗衡大资本进入养老领域,需要包括银保监会、住建部在内的部门进行跨领域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