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劳动力市场效应
作者:   来源:   2016-07-12

  人口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人口结构变化会带来诸多经济社会影响。由于受底部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和顶部老龄化(人口寿命延长)双重影响,我国在很短时间内(约18年)完成了人口结构的转变。“年轻”的人口结构,曾为经济增长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高储蓄率。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口的生产性功能下降,经济社会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本文着眼于我国“人口—经济”关系格局的变化,探索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深刻影响。
 
  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
 
  随着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跨过历史拐点,进入负增长。根据联合国预测,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劳动力供给趋紧,将推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后,我国劳动力成本加速上升。随着劳动力人口不断缩减,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明显变化,普通劳动力的工资迅速上涨。从国际比较上看,根据2012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人均月薪购买力排行、《全球工资报告2014》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推算,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实际工资差距呈现收缩趋势,由最初的近百倍降至2015年的3倍左右。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同时有助于诱使技术变迁,改变企业对不同类型技术的选择(比如劳动节约型技术)。
 
  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
 
  劳动参与率是指参与生产活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通常,15—24岁的年轻群体劳动参与率较低,25—54岁的劳动群体劳动参与率最高,54岁以上的人口劳动参与率较低,呈现出鲜明的“倒U型”生命周期特征。当更多的年轻人步入老年群体,不同年龄群体的相对人口规模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劳动参与率。来自一些发达经济体的经验表明,人口老龄化可以解释约50%的劳动参与率下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我国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由2005年的76.0%降低到2011年的70.8%。我国正进入退休高峰期,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劳动参与率将大幅度下降。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依然缺乏弹性,老年人重返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障碍较多,缺乏相对灵活的、适合于年长者的就业方式和工作岗位。年龄大、技能水平低的劳动者容易遭受市场歧视而失去就业机会,造成隐性失业和劳动参与率低下。

  本文未完,阅读全文点击列表“下载”按钮。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